我國將煤炭按揮發分大小分為三大煤種,再根據其余指標細分為 14 類煤炭類別。揮發分(Vdaf%)表示煤中有機質分解出來的液體和氣體減去水分后的總量,揮發分含量越高,著火越容易。我國根據揮發分大小,將煤炭分為三大煤種,分別為褐煤(揮發分 0~10)、煙煤(揮發分>10~37)和無煙煤(揮發分>37);再根據氫含量(H*%)、粘結指數(GRL)、膠質層最大厚度(Ymm)、奧亞膨脹度(b%)、透光率(PM%)和發熱量(Qgr,maf)這六個指標將同一煤種的煤炭作進一步的分類,其中,粘結指數是冶煉精煤的重要指標,粘結指數越高,結焦性越強;膠質層最大厚度是煙煤再分類的重要指標,膠質層最大厚度越厚,越容易結焦;發熱量則是指單位質量的煤完全燃燒時所產生的熱量。綜合以上指標,我國將煤炭分為 14 個大類。
煤炭還可被歸類為動力煤、煉焦煤和化工煤。煤炭還可被按照用途分為大致三類,分別為動力煤、煉焦煤和化工煤。動力煤主要依靠煤炭燃燒產生的熱值發電、發熱,對煤炭發熱量有一定要求,煤種包括褐煤、無煙煤、長焰煤、不粘煤和貧煤;煉焦煤主要用于冶金、煉焦,對煤炭粘結指數要求較高,包括氣煤、肥煤、氣肥煤、1/3 焦煤、焦煤和瘦煤,其中焦煤、肥煤為煉焦基礎煤種;氣煤、氣肥煤、1/3 焦煤、瘦煤為煉焦配煤,而貧瘦煤、1/2 中粘煤、弱黏煤雖粘結性不強但也可用作過渡煤配合煉焦;化工煤主要用于生產能源化工產品,煤種與動力煤相似,包括褐煤、無煙煤及部分煙煤等。
到“十四五”末,14 個大型煤炭基地產量將達到全國總產量的 97%以上,國內煤炭產能布局進一步集中。2021 年《煤炭工業“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中提出目標,到“十四五”末,全國大型煤礦產量占 85%以上,大型煤炭基地產量占 97%以上。同時,“十二五”期間已完成建設的 14 個大型煤炭基地應當分別負擔起區域保障、基本保障、兜底保障、應急保障和區內平衡的主要作用。截至 2020 年,這 14 個大型煤炭基地已承載超過 96.6%的國內煤炭產量,其中,山西的晉北及晉中基地、山東的魯西基地、安徽的兩淮基地以及云貴基地部分礦區的煉焦煤資源較豐富,其余基地則以生產褐煤、無煙煤、長焰煤、不粘煤等動力用煤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