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背景下,能源結構面臨調整。2020 年 9 月,習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 2030 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 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即“3060”碳目標,“碳中和”時代開啟。2020 年 12 月,習主席在聯合國氣候雄心峰會上宣布,到 2030 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 2005 年下降 65%以上,到 203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 25%左右。2021 年 3 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2025 年非石化能源消費占比提高到 20%左右,單位 GDP 能源消耗降低 13.5%。2030 年前煤炭消費量面臨達峰,風&光裝機占比或過半,2050 年前后新能源將成為我國主體電源,煤炭在我國能源結構中占比或快速下滑,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是煤企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強化國有資本綠色低碳布局,綠色轉型為多數煤企的政治任務。煤企多為央企、省屬最大國企,應當在推進國家“碳達峰、碳中和”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服務國家綠色低碳發展戰略,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全面融入中央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 年 12月,國務院國資委官網發布了《關于推進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到 2025 年,央企萬元產值綜合能耗比 2020 年下降 15%,萬元產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20 年下降 18%,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比重達到 50%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營收比重不低于 30%。
政策導向下,新材料、新能源為破局方向。12 月 8 日至 10 日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總結 2021 年經濟工作、部署 2022 年經濟工作。會議新增原料用能和可再生能源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利好現代煤化工和綠電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