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領域脫碳是實現碳中和的關鍵。除電力部門逐漸脫碳之外,“碳中和”的主要實現路徑包括:工藝節能降耗——消耗化石能源的工業部門電氣化提升——工業部門的深度脫碳,均離不開對傳統工藝路線的改變或者革命。化石能源消費的結構看,煤炭領域主要集中在火電(消費占比 55%)、鋼鐵(消費占比 12%)、水泥(消費占比 10%)、化工(消費占比 10%)等四大行業,四大行業消費在總體中的占比已超過 85%。天然氣的消費分布中,工業需求占比接近 43%,民用占比接近 27%,交通領域占比超過 14%,工業部門也是天然氣消費的主力。石油消費的下游則主要對應交通部門。對于化石能源在發電和交通上的應用,目前減碳或者脫碳的手段已經在大力推廣,主要是通過非化石能源替代火力發電,以及新能源汽車替代燃油及天然氣汽車。下一步,工業部門脫碳的重點領域則主要集中在鋼鐵、水泥和化工等耗能大戶行業。
鋼鐵行業減煤:氫能替代或為終極目標,中短期或依靠電爐產量占比提升。鋼鐵行業的耗煤主要體現在焦煤——焦炭——高爐爐料這一流程,焦煤在高溫蒸餾下形成焦炭,焦炭在鋼鐵高爐里作為基礎爐料加熱鐵礦石等其他原料,同時發揮還原劑的作用,這是最為傳統的煉鋼工藝,也稱作長流程煉鋼。相對應的還有短流程煉鋼,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電爐煉鋼,其工藝是使用交流電通過石墨電極輸入爐內,在電極下端與金屬料之間產生電弧,利用電弧的高溫直接加熱爐料,使煉鋼過程得以進行。電弧爐煉鋼以廢鋼為主要原料,因此除去所耗電力以及電爐中所需要的石墨電極,短流程并不會額外排放大量CO2。
化工:難以徹底“脫煤”,產品循環利用或是減排關鍵。煤炭在化工中的應用主要通過煤炭氣化得以實現,在一定溫度及壓力下使煤中有機質與氣化劑(如蒸汽/空氣/氧氣等)發生一系列化學反應,將固體煤轉化為含有 CO、氫氣、甲烷等可燃氣體和二氧化碳、氮氣等非可燃氣體的合成氣的過程。概括而言,化石能源作為化工原料,主要的原理就是利用其中的碳、氫、氧元素,在不同的反應條件下組合反應,生產不同的化工產品。因此,化工產品的生成過程是難以脫碳的,這點是產品性質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