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鋼鐵-碳中和將給鋼鐵帶來什么?(20頁)

碳中和的定義:碳中和是指國家、企業、產品、活動或個人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量,實現正負抵消,達到相對“零排放”。

現有各國減排方案無法滿足《巴黎協定》中提到的溫升控制目標。氣候變化是當今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應對氣候變化已經成為全球共識。2015 年 12月,締約方通過《巴黎協定》,并明確了 21 世紀末將全球溫升控制在不超過工業化前 2℃的目標,并將 1.5℃溫控目標確立為應對氣候變化的長期努力方向。實現這一目標的措施就是在全球范圍內實現人為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與大自然吸收的總量相平衡,即碳中和。《巴黎協定》要求各締約方每五年提交一次“國家自主減排貢獻”,由各國自主制定減排目標。多項研究表明,即使各國均兌現《巴黎協定》中各締約方提交的國家自主減排貢獻方案,全球平均溫升水平有可能達到 3℃以上,無法滿足 2℃和 1.5℃溫控目標的要求。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聯合國應對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秘書處要求,各締約方在 2020 年底之前,均要向聯合國更新提高力度的 2030年減排目標的報告,并提交面向 21 世紀中葉的國家低排放戰略。

中國:2019 年中國碳排放占全球近 29%,CO2排放力爭于 2030 年前達峰,爭取 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2020 年 9 月 22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 75 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講話時指出: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代表了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大方向,是保護地球家園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動,各國必須邁出決定性步伐。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 2030 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 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2020 年 12 月 12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進一步宣布,到 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 2005 年下降 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 25%左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 12 億千瓦以上。在落實政策方面,中國積極參與和引領全球治理,將溫室氣體減排任務納入國家五年規劃和 2035 遠景目標。2019 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 CO2 排放(碳強度)較 2005 年降低 48.1%,非化石能源占比為15.3%,已經提前和超額完成 2020 年氣候行動目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