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目標提出,低碳發展成為主流。2020 年 9 月,我國提出碳中和目標,力爭 2030 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 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2020 年 12 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定為 2021年八大工作重點之一。其中,碳達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時間內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通過節能減排等方式抵消,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推動碳排放盡早達峰是我國履行國家自主貢獻承諾、贏得全球氣候治理主動權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國建設生態文明、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核心內容和內在要求。
我國距離碳達峰目標僅剩 10 年,碳減排任務艱巨。根據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發布的《中國2060 年前碳中和研究報告》,我國實現全社會碳中和可分為三個階段:2030 年前盡早達峰、2030~2050 年快速減排、2050~2060 年全面中和。其中,2028 年有望實現達峰,力爭 2055 年左右全社會碳排放凈零。我國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僅相隔 30 年,較全球其它經濟體普遍 40 年以上的時間要短,目前離完成碳達峰目標僅剩 10 年,時間緊、任務重。
化工行業是國內碳排放的主要行業之一。從碳排放總量看,2019 年,我國全社會碳排放約 105 億噸,占全球碳排放量近 30 %,已成為全球碳排放最大的國家。據生產過程的能耗和排放口徑統計,我國化工行業碳排放占比超過 18 %,受碳中和目標影響很大。從碳排放結構看,2019 年能源活動碳排放約 98 億噸,占全社會碳排放的 93 %。其中,能源生產與轉化、工業、交通運輸、建筑領域碳排放占能源活動碳排放的比重分別為 47 %、36 %、9 %和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