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起源于 18 世紀工業革命后,西方國家建立焦化廠,廣泛應用于冶金、農業領域。煤化工根據產業成熟度和歷程分為傳統煤化工產業和現代煤化工產業。傳統煤化工即煤焦化相關產品包括煤制合成氨(肥料、建材)煤制焦炭(煉鐵及有色金屬)、煤制電石(PVC 塑料制品)。而現代煤化工結合了能源開發和化工技術實現煤炭與化工一體化,主要生產油氣及其相關產品(烯烴、醇、油、酸、醚等),是我國實現石油化工替代的主要路線,也是未來能源自主化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難點在于催化劑選擇、生成物純度控制。
我國現代煤化工起始于上世紀 90 年代,“九五”實驗驗證階段 ;“十五”中試試驗階段; “十一五”初步產業開發階段; “十二五”商業開發規范運營階段;“十三五”調整階段。其中十一五間現代煤化工取得較快發展,2009 年我國首個年產 20 萬噸煤制乙二醇示范項目,采用中科院福建物構所技術實現了工業化。2010 年我國首個煤制烯烴工業化項目:神華集團(國電集團和神華集團2017 年合并為國家能源集團)包頭煤制烯烴(CTO)項目采用大連化物所DMTO 技術,現代煤化工工業化項目逐步投產;此后經歷供給側改革、環保從嚴、國際油價低迷、煤價低位反彈,前期的低煤價高油價產業發展優勢不復存在,行業進入調整期,國家設立現代煤化工示范區,有條件的支持煤化工產業發展成為戰略新興產業。
我國是世界上第一大煤炭生產國及消費國。探明能源儲量中,煤炭占 94%,石油占 5.4%,天然氣占 0.6%。我國的資源總結來說就是富煤貧油少氣,資源稟賦決定能源結構,我國化石能源賦存結構以煤炭為主,煤炭為我國的主要能源的形式在未來較長時期內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