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化工企業專題-LG化學發展史(34頁)

LG 集團——撐起韓國經濟的第二大巨頭。對于韓國的企業,我們隨便能說出來的有:三星、LG、SK、現代、起亞、韓進等,這些跨國大企業的經營范圍涉及韓國幾乎所有的重要工業部門和領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擁有左右韓國政府政策的影響力,是韓國的整個經濟命脈。

LG 化學——韓國最具代表性的化工企業。LG 化學自1947 年創立以來,歷盡70 余年的發展,成為韓國最具代表性的化學企業,總部設在韓國首爾,隸屬韓國三大集團之一的LG 集團。除韓國之外,還在世界各地建立了生產、銷售和研發的全球化網絡。截至2017年底,公司擁有員工總數29573 名,其中韓國員工16945 人,國外員工12628人。公司在韓國設有13 家工廠,在全球12 個國家擁有15 個銷售法人、18個生產法人以及5 家國外分公司,且具有韓國最大的綜合研發中心。LG 化學業務范圍廣泛,主要分為基礎材料、電池、信息電子材料、材料和生命科學五個板塊。當前公司以石油化學產業的基礎材料為中心,不斷提高電池、信息電子材料、材料事業的市場份額,并逐漸深入生命科學領域。

政府主導下的“漢江奇跡”。韓國位于朝鮮半島南部,三面環海,擁有超過5000 公里的海岸線和眾多優良港灣,在海運事業及對外貿易上擁有一定優勢。但是,韓國山地多平原少,耕地資源明顯不足,且能源和礦產資源極度貧乏,對外依賴性較強:石油、煤、鈾、原木和天然橡膠等資源的對外依存度甚至高于日本;油脂、棉花、原糖、鋁礦等幾乎全部依賴進口。二戰結束后,韓國工業百廢待興,經濟混亂、市場狹小,國家極度貧困。然而,在政府的大力干預下,韓國經濟開始高速增長。韓國也在20 世紀60 年代初到90 年代這短短的30 多年時間里從一個落后貧瘠的農業國一躍成為發達國家,與新加坡、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地區并稱“亞洲四小龍”,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漢江奇跡”。

1950 年代:恢復經濟,為大興工業積蓄勢能。二戰后的韓國經濟基礎十分薄弱。在日本統治的殖民時期,日本按照南農北工的計劃開發朝鮮半島,導致輕重工業兩極分化:重工業集中在朝鮮,而農業、輕工業的重心則在韓國。

1980 年代-21 世紀初:高新技術產業大行其道。進入80 年代,韓國政府開始意識到科技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逐步加強對高新技術產業的重點扶持。在“五五”、“六五”計劃實施時期,韓國提出技術立國,以自主研發替代從國外引進技術。在該時期,韓國建立了一大批研究所,以促進技術研發,發展高精尖產業將建設的重點轉向技術密集型的信息產業,每年舉行一次全國技術促進大會,對科研事業予以支持,大力發展電子、通訊、生物工程等新技術產業。同時,進行了國有企業的改革,將大量國有企業私有化,從粗放型增長轉變為集約型發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