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化工企業專題-SK集團發展史(28頁)

韓國最大的綜合能源化工集團。SK 集團成立于1953 年,以一家生產織物的小工廠起步,現已成為韓國第三大跨國企業,主要以能源化工、信息通訊半導體、營銷服務為三大主力產業。2017 年,SK 集團在《財富》雜志世界五百強里排名第95 位。目前,SK 集團在全球總共擁有超過3 萬名員工,120 多個研發中心、銷售中心和生產基地,產品遍布全球各地。

SK Innovation 和SK Holdings——集團兩大支柱。在SK 集團旗下的30 多家大型子公司中,兩大全球500 強公司——SKInnovation 和SK Holdings 分別作為能源化工以及信息通訊行業的兩大支柱,撐起了集團的大半邊天。

順應政府號召,三次騰飛成就聚酯巨頭。回首過去,創立于1953 年的SK 集團,前身是主營紡織纖維的鮮京織物,當時剛好處于停戰時期,公司的全部家當只有15 臺紡織機。SK 集團能夠從一家小小的織造企業變為如今的能源巨頭,與其響應政府的政策息息相關,甚至可以說SK 集團的成長歷程就是整個韓國工業經濟發展歷程的一個縮影。

韓國政府鼓勵發展輕工業,經濟飛速增長。20 世紀60 年代以前,由于受到殖民割據和兩次戰爭創傷,韓國經濟落后、市場脆弱。為了推動國家快速發展,基于國內能源匱乏而人力豐富的基本國情,韓國政府決定在60 年代至70 年代初期采取“以輕(工業)育重(工業)”戰略,以輕工業為核心,勞動密集型產品為重點,建立和發展民族工業。在韓國政府積極的引導下,韓國經濟在50-60 年代經歷了高速增長,使韓國從一個落后的農業生產國向工業國家轉變。

SK 抓住發展機遇,實現首次騰飛。在這一時期,SK 在政府號召下成功抓住機遇,克服種種困難不斷開發出新的產品,逐漸發展了起來。1956 年,鮮京紡織株式會社以資本金500萬美元成立,開始進行原產綢緞的生產。1959 年,從韓國產業銀行獲取的300 萬貸款資金到位后,引進調漿設備,尼龍開啟量產。1962 年開始,SK開始向國際市場出口纖維產品。僅僅用了10 年時間,SK 已經成為擁有1 千多臺機器的紡織業巨頭。1966 年,鮮京化纖成立,同時生產了韓國第一批醋酸纖維和聚酯纖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