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力電池-回歸技術本源聚焦發展主線(101頁)

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成為全球主導型經濟體的戰略共識,同時以疫情后的綠色復蘇為契機,2021 年中國、歐洲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已經迎來導入斜率向上提升的拐點。著眼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其涵蓋上游資源的采選冶、中游材料、下游電池、整車制造及智能駕駛系統,極具縱深與廣度。其中,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驅動零部件,成本占整車比重 3 0%-40%,地位可類比燃油車的發動機。目前階段,動力電池的技術升級依然具備廣闊空間,我們認為未來其性能將呈現螺旋式升級,應用場景將形成倒錐形發展、逐步滲透和擴大。

應用場景的持續鋪開,推動電池產業的快速發展。無論是如火如荼的新能源車行業,還是方興未艾的儲能產業,能量存儲設備是最關鍵的一環。以電化學氧化還原反應為理論基礎的化學電源能夠避開卡諾循環的限制,擁有可高達 80%以上的能量轉換效率,是最適配大儲能產業的工具產品。當下對于電池綜合性能提升的訴求正不斷加強,但也遭遇材料理化性能限制、工藝與成本優化等難點。我們認為,從產品的本質入手,理解底層運行邏輯,將能夠更迅速地在變革當中做出反應,辨別產品是否具備核心競爭力。回溯行業演進歷程,數億種材料組合試驗僅形成可數的商用主流電池類型,其中鋰電體系因多維性能相對最優而在動力電池技術中脫穎而出,并且隨技術迭代與工藝創新,鋰電的需求將持續外溢,以倒錐形發展推動全球儲能邁入 TWh 時代。

化學電源經歷百年積淀,在仍可繼續挖掘的科學理論指導下形成完善的體系。這個體系包括組成電池的各部分材料和配套的生產制造工藝。體系十分龐雜,但通過梳理,我們認為基礎的枝干(各部分的影響因素和訴求)是一致的。通過把握枝干,在完善的體系之中尋找技術繼續發散的方向,是了解產業的正確路徑。我們認為,未來仍將是多元電池技術持續共存的局面,但有主流與非主流之分,同時單個體系中也會有多樣產品來滿足下游不同需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