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社區電商-重構大快消供應鏈體系(55頁)

預售+自提模式是基于集單批發思想形成的消費場景閉環。社區電商形成當日預售+次日自提模式與批發市場運作如出一轍:追求商品更高流通效率與更低流通成本。傳統生鮮批發市場交易高峰期往往在凌晨時段,解構社區電商消費流程可以發現,平臺集單后,中心倉與網格倉高強度分揀作業集中在凌晨1點~7點。單個團長類似批發末端節點,消費者在團長處完成商品交付,形成線上線下零售場景閉環。

消費者下單至提貨周期較短,商品流通穩定高效。社區電商單個完整交易周期涉及多方參與,主要包括消費者、團長、平臺、中心倉、網格倉、供應方(共享倉或供應商)等。

社區電商場景定位介于B2C電商與即時零售之間,區別體現在購物頻率與時效要求。購物頻次方面,社區電商主推生鮮等日常高頻品類,逐步向日用快消品延展,更接近于線下大賣場、綜合超市、便利店及傳統菜市場;時效要求方面,B2C電商采用傳統快遞,履約時效多為1-2天以上,而無論是自營型還是平臺型即時零售,目前均已實現小時達甚至30分鐘達,而社區電商履約主要為次日達模式,時效性介于B2C電商與即時零售之間。從業態競爭來看,社區電商與自營型即時零售對線下傳統快消品業態形成沖擊,而平臺型即時零售是傳統商超線上化轉型的重要抓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