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護膚品—功能性護膚國牌正崛起(39頁)

世界主要國家對化妝品與藥品嚴格區分,中國對化妝品劃分亞類、依據風險程度規定審批流程。為了避免產生誤解、方便監管及控制風險,各國監管部門對化妝品及藥品均進行嚴格區分。具體有以下幾種類型:一是為化妝品及藥品無亞類無過渡,代表國家和地區為美國和歐盟;二是化妝品和藥品之間有過渡品類,代表國家為韓國和日本;三是化妝品有亞類,代表國家為中國和韓國。從審批流程上看,各國對化妝品或有亞類中風險較低的品類實施備案制監管,對風險較高的化妝品品類、過渡品類和藥品均實施注冊制監管。由此可見,我國對化妝品的分類吸取各方之長,既鼓勵產品功效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審批的便利性,又保障梯度的風險控制。

各國類型劃分具體至產品,對功能性護膚品品牌的監管總體與其他化妝品品牌無差異,我國大部分功能性護膚品的核心單品按照普通化妝品審批。各國的類型劃分細化具體產品層次而不是品牌層次,具體分類與產品本身功效風險程度有關,而與品牌類型無太大關系,并不會因為是功能性護膚品品牌而實施更為嚴格的審批及監管。對比各國情況,美國規定化妝品包含的功效最少,相對應地不少美國本土功能性護膚品品牌直接對標藥品,美系產品以“猛藥”著稱;中國、歐盟、韓國被劃歸至化妝品品類的功效相對較多,根據統計,大部分在我國知名度較高的功能性護膚品品牌的核心單品(例如薇諾娜的“舒敏保濕特護霜”和雅漾的“舒護調理噴霧”)按照普通化妝品申報及管理。

世界皮膚學級產品規模約千億人民幣,美國、歐洲、中國、日本規模占比較大。根據 Euromonitor 統計,2019 年世界皮膚學級產品規模達 144 億美元(約為 993 億元人民幣),同增 3.4%,2010-2019 年世界皮膚學級產品規模增速 CAGR 為 3.7%,以低個位數增長。其中,美國、歐洲、中國、日本份額占比較大,并根據消費趨勢、資源稟賦等因素發展出各具特色的皮膚學級護膚品牌和產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