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著政策的東風,國內食品和環境檢測市場迅速成長,2018年在整個檢測服務領域占比較高。受下游行業及政府政策驅動,中國第三方檢測認證服務市場快速擴張。2018年國務院頒布《關于加強質量認證體系建設促進全面質量管理的意見》,打破部門壟斷和行業壁壘,鼓勵社會力量開展檢驗檢測認證業務,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目前中國第三方檢測服務覆蓋領域廣,包含建筑工程、環境、衛生、農業、食品、藥品、機械、電子、輕工、紡織、航空等各個領域;但各領域市場占比較為分散,其中環境和食品檢測是兩大重要細分領域。根據國家認監委的數據,2018年我國環境、食品檢測占比分別為10.45%和5.68%。
檢測認證資質有一定門檻。按照國家統計局的國民經濟分類,食品和環境檢測屬于技術檢測行業,實行市場準入制度,檢測機構需獲得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計量認證(CMA)以及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的認可,檢測機構由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統一管理。
盈利周期特征顯著。食品和環境實驗室具有一定的覆蓋半徑,綜合性檢測機構往往在各地區布局相關的實驗室,從建設到完全達產需要2-3年的時間。實驗室建設周期的第一階段是實驗基地建設、設備采購和環評審核;第二階段為資質獲取階段,例如取得CMA、CNAS資質,才能對外開展檢測業務,因而環境和食品類實驗室前兩年的利潤率水平較低,其盈虧平衡點一般出現在第3年,隨著規模的擴大,之后單一實驗室的利潤水平將逐步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