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中國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研究報告(57頁)

產業構成趨于穩定,農業效率革命催熟生產力。進入千禧年以來,大量的智械設備進入農業生態,改造基本的生產模式,這為農業的效率革命奠定了物理基礎;在長達10年的周期里,第一產業的GDP貢獻率由10%下降到7-8%并在近年來穩定在這一水平。農業效率的提升是產業結構轉移的根本保障,這也進一步說明農業生產力的成熟和高效,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

政策強推效率革命,冷鮮技術持續輸血。政策自生鮮農產品市場形成以來,國家層面多次頒布新政與法規來加快生鮮農產品供應鏈體系的建設和完善。農產品是民生之本,其流通效率決定了民生的質量和水平。不僅是政策的鼓勵與推動,在社會環境和技術層面,網絡時代的信息化給生產和流通環節帶來了巨大的便利,基于物聯網的智慧物流體系已經初見雛形,逐漸向生鮮供應鏈輻射動能。

龐大的生產體系提供充足的生鮮供給。根據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數據,我國擁有3.1億以上的農業生產經營人員,204萬個農業經營單位,耕地面積超過13億千公頃。完備而龐大的生產體系是的生鮮農產品的供給量十分充足。此外近年來全球貿易加速,農業經營亦有全球化趨勢,這更加豐富了國內的產品供給能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