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菜市場行業深度報告總結篇(22頁)

農產品流通歷史回溯。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產品流通市場體系發展迅速、變化巨大,徹底改變了統購統銷、統購包銷的政策,市場開放程度不斷提高,農產品流通渠道也由過去的單一變為多元,形成多渠道的流通體系和公平競爭的市場格局。

菜市場不改生鮮零售龍頭渠道。我國生鮮交易規模逐年增長。傳統農貿市場依然是我國居民購買生鮮的主要渠道,占比約 73%。超市渠道占比 22%,為第二大渠道。目前生鮮消費被電商渠道分流的并不多,線上渠道占比約 3%。但隨著冷鏈運輸的完善和配送速度的加快,生鮮電商的沖擊也越來越大,成為全新的交易渠道。

北上逐年清退市場,各地政策支持升級改造。菜市場是京滬外來農民工就業的首選之一,盡管菜市場依舊是消費者購買生鮮的首要選擇,北京上海已在加速清退菜市場。從 2002 年起,北京在“流通現代化工作會議”精神的指導下開始對三環內農貿市場的改造,并決定大力發展超市、便利店、社區菜店等設施。2002 年起,北京主要城區的菜市場開始逐年被慢慢地改造、外遷。近年來清退工作更是加快,作為疏解首都功能的重要行動之一,北京市 2017 年計劃疏解提升市場120 個,其中農副產品市場 68 個,包括升級改造 43 個,疏解清退 25 個。在疏散非首都功能、控制城市規模的宏觀政策指導下,北京菜市場的加速消失,既源于業態升級使得實體空間被關停,也為了疏解人口以業控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