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市內店銷售額遠高于口岸店,2018 年為口岸店的 4.32 倍。在韓國免稅市場上,對于免稅店而言:免稅商均在努力將游客吸引到市內免稅店進行購物,因為機場免稅店及市內免稅店給機場的扣點相差甚遠(前者在 1%左右,而后者在 36%-40%左右);對于消費者而言,市內店的優勢在于購物更加便利、品類更加豐富、免稅店數量更多等,使得韓國市場上市內免稅消費額的占比在不斷提高。從 2014 年到 2018 年,韓國市內免稅銷售額占比從 64.81%提升到了 81.22%。
按旅行目的,免稅購物者可分為代購和普通消費者。當前,在韓國免稅市場消費人群中,有多種分類:若按旅行目的來分,可分為代購和普通消費者。代購旅行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購物進行獲利,因此代購選擇目的地及在購物時,更關注的是當地商品的價格;但是對普通消費者而言,購物只是旅行的一部分,能影響普通消費者購物決策的因素有很多:產品種類、營銷、服務、價格、購物限額、便利程度、購物場景等。也因此,即便中國和韓國的免稅商品價格在全亞洲具有很明顯的競爭優勢,但并不是全球旅游零售銷售額都集中在中國和韓國,而且也依然會有本國人在其他國家進行購物消費。
若按旅行場景來分,可分為出境韓國人、外國游客和入境韓國人。若按旅行場景來分,免稅消費人群可分為出境韓國人(旅行前)、外國游客(旅行中)、和入境韓國人(旅行后)。由于所處場景不同,購物的欲望會有所差別:(1)旅行前,韓國籍消費者的購物限額是最大的,要讓本國消費者能提前購物,免稅店的確得有足夠的吸引力;(2)旅行中,購物限額可能已被市內免稅店商品占用了一部分,但由于所處的環境放松,時間也足夠充裕,購物欲望也是最膨脹的;(3)旅行后,由于購物需求已經被多環節截流,此時消費主要是為了補充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