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聚散之間,看化妝品營銷新紀元(44頁)

回顧化妝品行業營銷史,聚散之間完成流量入口切換。回顧中國化妝品行業營銷歷程,1980 年以來,中國化妝品營銷的流量入口已經歷了三輪切換,目前正在經歷最新一輪變革,流量入口從央視——衛視——淘寶——社交平臺依次切換。每一次流量入口的切換均打破行業穩態,帶來流量的由聚到散,從而促使行業洗牌、為小品牌創造崛起機遇;而后流量再次由散到聚,格局重塑后形成新的穩態。

電視渠道近乎壟斷消費者認知,央視聚焦核心流量。1994 年,接手央視廣告部一年的譚希松舉辦了第一屆“央視黃金時段招標”。從此,央視廣告招標會成為了中國廣告界、商界乃至全國觀眾矚目的現象級事件。至 2014 年,央視黃金資源招標不再公布招標總額及標王,一段歷史現象就此落幕。

在外資品牌的強大競爭優勢下,第一代國貨品牌整體式微,或被收購、或逐漸銷聲匿跡。在外資品牌狂轟濫炸式的營銷攻勢下,實力尚且薄弱的第一代國貨品牌霞飛、友誼、愛麗絲等上海品牌如曇花一現,開始從市場上消退。其中上海霞飛化妝品有限公司前身為上海日用化工廠,成立于 1985 年,坐落于上海浦東新區,整個工廠占地面積達 3 萬多平方米,根據百度百科,霞飛在 1993 年就成為全國十大馳名商標中唯一的化妝品品牌,1994 年產值超過 4億元,位居同年國內化妝品首位,被譽為中國的美白皇后,但受限于股權體制、實力規模等不敵外資品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