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免稅店沖擊來襲,蛋糕做大也切分流量(16頁)

韓國市內免稅推動了整體免稅行業的發展。1979 年韓國開設第一家市內免稅店,之后市內免稅牌照從 2009 年的 10 個快速增長到 2017 年的 27個,良好的購物體驗推動了免稅行業的高速增長。除去 2015 年赴韓游客量因為 MERS 疫情大幅降低導致免稅增長速度較小,韓國免稅業一直保持雙位數增長,市場規模從 2009 年的 30 億增長到 171 億美元,CAGR 達21%。

相比于機場店,韓國市內店購物體驗更佳,價格優勢明顯。從購物體驗來說,市內店空間更大、產品種類更多。每個品牌在機場空間有限,往往只有 1-2 個店面;而這些品牌在市內開設免稅店具有充裕展示空間,并且市內店附帶配套酒店住宿、娛樂觀光等區域。機場店品牌數量往往在 100-200 個,而市內店可以達到 500 以上。購物流程方面,韓國本土商品可以直接從市內店帶走或郵寄回國,其他商品獲得兌換券后統一在機場取貨點憑借護照領取即可,流程簡單。價格方面,韓國同一品牌的市內店和機場店標價基本相同,但韓國免稅行業為吸引顧客使用 10%-40%不等的高額返點,所以相對來說韓國免稅在實際價格方面極具競爭力。相比較而言機場店返點更為復雜,需要提前預約、現金支付并且限制于部分品牌。此外,在市內店充足購物時間也是消費集中在市內店的原因(代購買齊大量商品需要時間,部分限購品牌還需要多次排隊,一般最后一天在機場,其余時間只能選擇市內店)。

品類豐富、價格便宜、購物體驗更好者獲勝。海口美蘭機場免稅店與三亞市內免稅店并不在同一城市內,美蘭機場游客吞吐量遠大于三亞機場。但三亞市內店免稅銷售額遠大于美蘭機場,2017 年三亞免稅店銷售額占海南免稅的 75%。上海機場免稅店針對本國人與外國旅客的出入境免稅,而中出服市內免稅店針對歸國人員。2016 年中出服旗下 14 家免稅店整體營收僅 12 億,遠低于上海機場店 63 億的免稅收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