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全球零售企業自有品牌的發展趨勢(29頁)

自有品牌——零售商而非制造商打造的品牌。自有品牌是指零售商而非制造商打造的品牌,是一個和“制造商品牌”(Manufactory label)相對立的概念。具體來說,就是超市、大賣場、專業連鎖等零售企業發展到一個規模后,會以零售商的名義發展獨家品牌。

自有品牌最早誕生于歐洲,和當地零售市場的發展歷史有著密切的關系。英國在1964 年以前,法律允許供應商強制決定終端零售價格,該法律廢除后,零售商擁有自主定價的能力,使得規模優勢突出的零售企業開始快速發展,歐洲零售行業進入快速整合階段。到了70年代末,大多數消費品市場控制權由生產商向零售商轉移。

全球自有品牌的成熟度對比和原因分析。根據AC Nielson 2014 年自有品牌研究報告,全球零售市場中自有品牌的平均占比16.5%。而總結不同區域的自有品牌銷售占比我們發現,決定一個國家一個區域零售渠道自有品牌占比天花板的主要兩個因素是:①零售渠道集中度高低(集中度越高自有品牌銷售占比越高),②與自有品牌相關品類的產業(輕工業、農業、紡織服裝等)是否足夠成熟。

歐洲自有品牌占比高,和國土面積小、零售行業集中度高有關。零售企業有較強的區域壟斷性,跨越一定的經營半徑后,配送上的難度會明顯加大。以國內超市龍頭企業家家悅為例,在山東沿海地區具有很強的壟斷地位,自有品牌占比也達到12%,其雜貨、生鮮的物流配送倉庫輻射直徑分別在200\100 公里左右,對應輻射面積分別為12 萬\3 萬平方公里,而山東省面積為16 萬平方公里。因此家家悅在山東省內擴張只需要投入3-4 個倉庫,但是實現跨省擴張就有跟高的難度。相比之下,歐洲國家國土面積普遍在50 萬平方公里以下(挪威38 萬平方公里、德國35 萬、英國24 萬、瑞士4 萬、荷蘭4 萬),容易出現全國性甚至跨國的零售企業。比如德國最大的硬折扣超市Aldi 已經擴張到丹麥、法國、荷蘭、比利時等國家。

在零售企業實現全國壟斷后,且網點比較密集的時候,發展自有品牌就水到渠成了。在歐洲大多數國家的超市中,自有品牌的商品占比都會達到30%以上,英國前三大零售商Tesco\Sainsbury\Asda 自有品牌銷售額占比分別為50%、20%、50%,德國前三大零售商Lidl \Aldi、Metro 自有品牌銷售占比分別為75%、93%、30%。物美價廉、各具特色的自有商品,成為歐洲零售行業的標志性特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