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經濟正當道,產業鏈趨于成熟。火鍋,古稱“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時發出的“咕咚”聲而得名,火鍋自戰國時期就已出現,如今已發展成為國民第一大美食。根據美團-大眾點評研究院發布的《2015 中國火鍋大數據報告》,截至2015 年9 月,中國火鍋商戶已超35 萬家,銷售額占比達22%,位居各品類之首,火鍋經濟正當道。而借由火鍋經濟的蓬勃發展,我國形成了完善的產業鏈布局,包括最上游的原料生產基地、到中游的火鍋調味料與料制品、再到最下游的傳統火鍋門店與新興方便火鍋。
上游原料生產基地:標準化生產,規模化采購,現代化配送。火鍋產業鏈上游是火鍋配菜原料生產、加工、銷售基地,并提供現代化配送服務。常用原料包括肉制品、辣椒、香油等。大型火鍋連鎖企業建立自己的原料基地以保證食品安全、降低采購與配送成本,如小肥羊建立了養殖基地,陶然居建立了辣椒生產基地。
中游火鍋調味料與火鍋料制品:龍頭企業自建調料生產基地。火鍋調味料包括火鍋底料與蘸料兩類,而火鍋料制品則以魚糜制品與速凍肉制品為主。火鍋底料主要原材料包括植物油或動物油、辣椒、各類香辛調味料以及配料。火鍋連鎖品牌大多走過“經營火鍋優而賣底料”的道路,如海底撈、呷哺呷哺、德莊均自主研發并生產火鍋底料,布局火鍋調味料不僅是縱深產業鏈的重要一步,更是看中火鍋調味料細分市場在中國巨大的潛在規模。
下游傳統火鍋門店與新興方便火鍋。火鍋產業鏈下游主要有火鍋門店和方便火鍋兩大行業。前者即傳統火鍋餐飲業,滿足消費者外出火鍋聚餐的需求;后者是新興方面火鍋,作為火鍋行業標準化的快消品,方便火鍋解決了傳統堂食火鍋無法滿足的一人食、方便快捷等消費需求。
龍頭企業積極布局全產業鏈。行業內龍頭快速成長,并開始積極布局全產業鏈,通過延伸產業鏈,首先企業能保證原料品質的穩定,其次在食品安全上更加可控,最后自產自銷的模式降低了企業的采購成本與運輸成本,因此龍頭紛紛布局上游。以海底撈為例,公司成立蜀海(北京)供應鏈管理公司,設置現代化物流中心、食品加工中心、底料加工廠、蔬菜種植基地、羊肉加工廠等,是集研發、采購、生產、倉儲、運輸為一體的餐飲供應鏈服務提供商,為海底撈的上游供應提供保障。另外,海底撈還布局中下游,關聯公司頤海上海與新派上海成立合資公司,投資5000 萬從事方便火鍋產品的生產及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