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汽車-線控制動行業有望快速發展(40頁)

線控技術源自航空航天,助力系統精確快速響應。“線控技術(X-by-Wire)”一詞發展自 NASA 在航空航天領域應用的 “線傳飛控(Fly-by-Wire)”,顧名思義將飛機駕駛員的操縱、操作命令由原先依托鋼索和液壓助力轉變成依托電信號,利用計算機控制飛機飛行。如波音 777 的駕駛艙,駕駛艙內所有操控單元都采用線控技術設計,因此極少有機械儀表盤存在,實現了很高程度的智能化。某種程度上說“線控技術”就是“電控技術”,用精確的電子傳感器和電子執行元件代替傳統的機械系統。

線控制動技術依托各類電子傳感器和執行元件,使踏板與制動系統間的剛性連接或液壓連接解耦。這種控制方式引入到汽車駕駛上,就成為汽車線控技術。當“X”代表汽車中傳統上由機械或者液壓控制的各個制動功能部件時,即有線控制動(Brake-by-Wire)。制動時,駕駛員向與模擬器相連的制動踏板施加壓力,模擬器反過來提供反饋,即駕駛員會感覺到已經通過踏板施加了制動。由于這種踏板/模擬器組合與人機界面 (HMI) 相連,它還能夠以多種不同方式進行設計、調整,例如以適應各種駕駛風格(舒適、運動或經濟),具體取決于客戶的需求。線控制動的最終目標是實現真正的干式制動,而不需要液壓油,即四個車輪卡鉗均由電動執行器進行電氣控制和驅動。

從產業鏈角度看,線控制動行業的上游主要包括大宗原材料(鋼鐵、生鐵、廢鋼、鋁錠等),中游是零部件廠商(ECU、制動電機、傳感器、制動器等線控制動通用部件),下游是整車廠商。線控制動企業中,具有資質與實力的線控制動集成廠商較少,壁壘較高,中游零部件中核心部件 ECU 的供應商較少、行業壁壘較高,而壁壘較低的執行結構件廠商眾多。線控制動相比真空助力制動來說,以液壓助力取代了真空助力器和真空泵,具有集成度高、總體重量輕、制動反應時間短以及支持緊急自主制動等功能的優勢,適合于新能源汽車尤其是高級別自動駕駛場景,被認為是汽車制動技術的長期發展趨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