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食品添加劑-辯證視角探健康化機遇(23頁)

食品添加劑:安全、美味的食品科技。定義:科學、安全、美味的工業魔法。在我國,食品添加劑指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物質或者天然物質。2014年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發布,將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按功能分為 23 類、共計 2325 種,主要發揮以下功能:1)改善和提高食品色、香、味及口感等感官性狀,如著色劑、調味劑、增稠劑等;2)有助于食品生產加工(酶制劑等)、包裝、儲藏、運輸、延長食品的保質期(防腐劑等);3)保持或提高食品營養價值,如維生素、礦物質和氨基酸等營養強化制劑。食品添加劑是食品工業的靈魂,其存在是為了在保證安全的條件下讓食物變得更好看、更好吃、更有品質。

發展:大市場、多賽道,依托全球市場與中國市場實現穩健、規范增長。據 Grand ViewResearch,2020 年全球食品添加劑市場規模為 982.2 億美元(約人民幣 6837 億元),在食品飲料包裝化與健康需求興起(如減糖等)等趨勢的推動下,預計 2021-2028 年將以年CAGR 5.5%的速度保持穩健增長。從國內市場看,2020 年我國食品添加劑主要品種總產量1337 萬噸,同比+5.4%,16-20 年 CAGR 為 6.1%;2020 年食品添加劑主要品種行業市場規模為 1279 億元,同比+4.9%,16-20 年 CAGR 為 5.5%,其中 2020 年添加劑出口規模35 億美元(約人民幣 242 億元),占銷售額的 19%,眾多子賽道與國內外市場共同形成我國食品添加劑千億大市場。

經營模式:購買者與使用者的不一致使得食品添加劑的消費鏈條存在模糊地帶,進而可能滋生食品安全問題。大部分食品添加劑的銷售本質上是 B2B2C 的生意,直接購買者(食品制造企業、餐飲企業等)與最終使用者(C 端個人及家庭消費者)的身份與利益不一致,使得處在中間環節的部分廠商缺乏食品添加劑健康化與安全化的動力,而是更加傾向于追求以較低成本提高產品價值、擴大產品銷路,進而滋生各種非法使用添加劑的行為。匯總分析全國 31 個省級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數據,可看到食品添加劑導致的食品不合格項目占比較高(18-20 年為食品項目不合格的第一/第三/第三大原因),導致了消費者對食品添加劑聞之色變,桎梏行業發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