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代糖行業-給甜蜜一次選擇(67頁)

糖精的發現和商業化進程。1878 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科學家在實驗中首次“意外”發現糖精,并于 3 年后便在德國開始其工業化的生產,雖然從其發現到商業化的進程較短,但在商業化初期并未掀起太大波瀾,而真正促進糖精所代表的代糖產業發展,是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糖的短缺所促進的。在一戰和二戰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糖的短缺及價格的快速上行促使了糖精的廣泛傳播和使用。

糖,是人們生活中重要的存在,卻也隱藏著甜蜜的危機。世衛組織將糖分為內源糖與游離糖,內源糖是指水果和蔬菜中的糖,這些糖由一層植物細胞壁包裹,消化起來更為緩慢,進入血流所需的時間比游離糖更長,對人體健康基本沒有危害;游離糖是指廠商、廚師或消費者添加到食品中的單糖和雙糖,以及蜂蜜、糖漿和果汁中天然存在的糖。根據世衛組織 1990 年制定的標準,成年人每日攝取的游離糖不應超過當天攝取全部熱量的 10%;2015 年頒布的《成人與兒童糖攝入指南》,將游離糖的攝入進一步減少到低于總能量攝入的 5%,大約 25 克(6 茶匙)。《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指出應控制糖的攝入量,每天不超過 50 克,最好控制在 25 克以下。

果葡糖漿與蔗糖都是甜味劑,蔗糖是雙糖而果葡糖漿是由單糖組成。如果不考慮功能性,單從甜度的角度來說,它們可以互為替用,主要取決于價格。葡萄糖的生產成本和售價在許多國家都是低于蔗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