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預制菜:如日方升,預制新趨勢(23頁)

預制菜是指將原料通過清洗、分切并配以多種輔料進行預先處理制成的菜品。廣義上看,按照標準化程度,預制菜可大致分為即配食品、即烹食品、即熱食品以及常溫的即食食品(包括鹵菜、超市賣的包裝菜等)。狹義上看,預制菜肴主要為低溫存儲的即烹和即熱食品,可簡單理解為“速凍菜肴”。復合調味料的崛起,讓相關企業有條件將復合調味料和優質食材相結合,在易工業化的標品(湯圓/水餃/撒尿牛丸等)基礎上演化出“預制菜”產品。相較傳統的烹飪方式,預制菜顯著地節省了事先的準備工作,提高了出餐效率,是適應現代生活的新型廚房模式。在縮短食品預備時間的同時,預制菜還能保證食物的質量、口味和品類豐富度,貼合消費升級下人們的綜合需求。

餐飲端:成本壓力及連鎖化訴求下,食材以標準化為核心,降本增效賦能明顯。連鎖餐飲企業追求時效,對菜品標準化程度提出更高訴求。同時企業普遍面臨的人力、房租、原材料等成本壓力加劇是直接導火索,利潤嚴重擠壓下,餐飲企業成本控制需求強烈,效率提升是大勢所趨。預制菜或將是上述困局的優解:1)規模化:專業預制菜企業具備采購及生產端的規模效應,信良記的數據顯示,使用預制半成品后,小龍蝦月度烹飪成本由 4 萬元降至 2.4 萬元,節省成本約 42%;2)標準化:預制菜能滿足大型連鎖餐飲對于食材供應穩定性的需求,在口味、形態等多方面都能賦予產品標準化特征,明顯加快備餐時間,并可降低對后廚的依賴性,以減少廚房面積和人手達到降本目的。

家庭端:灶臺革命,催生預制新趨勢。青年人生活節奏加快,受制于烹飪頻次減少和廚藝下降,但其對便捷和口味的雙訴求也導致預制菜品愈發受到歡迎,同時部分用戶或存獵奇心理,購買預制菜嘗鮮。中年人對于預制菜的接受度也有提升,在艾媒咨詢 2021 年 3 月中國單人就餐習慣調查中,34.4%的“一人食”受訪者(包括中年人在內)表示會選擇半成品食材。類比日本適齡女性就業比例提升,居民家務外包動機強烈,家庭端的經濟社會變化亦是便捷化需求的一大推動力,根據國家統計局,我國家庭戶規模從上世紀平均每戶人口超過 4 人縮小到 2020 年的 2.6 人,小型化趨勢明顯,導致以家庭為單位烹飪的規模不經濟,操作簡單的預制菜形式或將有效迎合上述訴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