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均價增速跑贏物價,彰顯抗通脹屬性。調味品具有極強的防御屬性,零售均價的歷年增速(08、09 年除外)超過物價上漲幅度。究其原因,1)購買周期長,在必選消費中調味品購買周期長于生鮮類,消費者對價格相對不敏感;2)迎合消費升級趨勢,隨著大眾對產品本身的認知提升和調味品細分品類的不斷滲透,行業消費升級趨勢明顯,通過結構性改善提升單品價格。企業通過直接和間接提價相結合方式,保證收入增長和利潤提升。
調味品行業平均提價周期 2-3 年,龍頭海天率先提價,中炬、千禾等企業延后一個季度跟進。受 CPI上行,原材料、包材等成本上漲因素影響,調味品行業每隔 2-3 年便出現一次漲價。以海天味業和中炬高新為例,海天味業分別在 2010 年、2012 年、2014 年和 2017 年進行漲價;中炬高新則是在 2013年 7 月和 2017 年 3 月進行漲價。
提價通常受成本上漲帶動,龍頭在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的情況下亦會選擇主動提價,獲得更高的市場份額。復盤 5 次調味品提價,08、10、17 年分別為成本驅動型提價,12、14 年則為需求拉動,企業主動提升價格增厚自身和渠道利潤。14-15 年主要原料、包材、能源成本均處于下行周期,僅有糖蜜增幅較大,提價主要原因是海天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下為獲得更高的市場份額;17 年主要原料如大豆等、包材和能源均有不同程度上漲,催生提價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