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起源于上世紀 90 年代,經過近三十年的快速發展,電商行業經過了從技術發展到產業鏈形成的發展道路,在培育新業態、創造新需求、拓展新市場、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公共服務創新等方面的作用日漸凸顯,已經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動能。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 年我國網上零售額達 11.76 萬億元,較 2019 年增長 10.9%。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 9.76 萬億元,同比增長 14.8%,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 24.9%。到 2020 年為止我國已連續 8 年成為全球第一大網絡零售市場,即使在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下,網絡零售依然能夠保持逆勢增長。隨著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發展格局加快形成,網絡零售不斷培育消費市場新動能,通過助力消費“質”和“量”雙升級,推動消費“雙循環”。
伴隨移動互聯網及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互聯網普及率及網民數量逐年提升,網絡購物的用戶規模也穩定增長。根據互聯網絡信息中心 (CNNIC) 發布的第 47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 2020 年 12 月,我國互聯網普及率為 70.4%,較 2020 年 3 月提升 5.9pct;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 7.82億,較 2020 年 3 月增長 7215 萬,增長了 10.1%,網購用戶規模占整體網民的 79.1%。隨著技術水平和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人被網絡購物的方便快捷所吸引,網絡購物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重要購物形式。從網民的年齡結構上看,20-49 歲的網民占比為 57%,然而在疫情之下,50 歲及以上網民群體占比由2020 年 3 月的 16.9%提升至 2020 年 12 月的 26.3%,互聯網進一步向中老年群體滲透,網上購物人群整體消費能力不斷增強。網民規模的迅速增長及互聯網普惠化成果顯著,為網絡購物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充足的用戶基礎。
國家近年來不斷加大對電商行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在電商立法、監管制度、市場秩序維護、平臺治理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推動行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為電商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支持。2018 年,電子商務法律規制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并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將促進發展作為重要的立法目的,以推動電子商務快速發展。電子商務立法帶動相關政策、法規和標準的制訂及修訂,對保障電子商務各方主體權益、規范電子商務行為、維護市場秩序、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促進電子商務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電子商務及相關配套行業的快速發展。《中國電子商務法》及《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等相關政策法規的發布,對電商規范運營提出了更明確要求,完善了網絡交易監管制度體系,標志著我國電子商務進一步走向規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