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零售企業都面臨電商對線下零售業的沖擊。從 2006 年起,美國電商亞馬遜的飛速發展不斷擠壓傳統零售業的生存空間。美國實體零售方面,老牌百貨希爾斯 Sears 在 2006-2016 年時間間市值縮水 96%并宣布破產;百貨巨頭 J.C. Penneys 的市值縮減 86%。家電零售公司百思買 Bestbuy 市值縮水 55%,而 Costco 憑借其低價精選的核心零售哲學以及獨特的商業模式使其在面對亞馬遜的沖擊下屹立不倒,穩健成長。
好市多在金融危機(自上市 22 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后實現二次成長。2009-2018 年收入復合增速 8%,凈利潤復合增速 12%;2018 年公司營收達到 1415 億美元,同比增長 9.73%,是僅次于沃爾瑪的全美第二大超市企業,也是全球第三大零售商。Costco 公司的優異表現也使其被資本市場譽為不懼亞馬遜(‘Amazon-Proof’)。
縱觀美國零售業態發展歷史,社會背景下的消費需求推動了交替更迭的零售業態。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中產階級擴大,居民購買力提高,郊區進一步得到開發,零售行業快速增長。超市業態也不斷細分,折扣超市、會員制倉儲超市、高端有機食品超市也先后進場。Costco 創建于1983 年,當時的美國正處在嚴重的滯脹階段,高失業率和通貨膨脹并存。在此時代背景下的消費者屬于價格敏感型,低價優質的商品是消費者在80 年代初的購物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