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目前有多種家庭飲用水并存,歷史經驗顯示飲水健康是飲水類別切換的最重要推力。在中國還未建立污水處理和自來水系統時,城市地下水容易因生活污水下滲受到污染,水質苦澀渾濁,且容易成為傳染病的媒介。自洋務運動起煤炭開采進入工業化時代,燒開水也逐漸成為了最經濟有效的殺菌方式,中國人開始普遍養成了喝熱水的習慣。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城市自來水普及率超 98%;根據衛生部和農村水利水電工作會議數據,農村自來水普及率也從 2006 年的 34%提升至 2021 年的 83%。但自來水水質仍無法達到可直接飲用的級別。
終端自來水質量穩定,但水質提升困難,系復雜的城市、家庭管網中的二次污染限制了終端水質的提升。經過產業調研,我們發現終端自來水水質通常滿足國際標準,質量較穩定,但仍未能達到可直飲的水平。終端的水質提升需要兩部分才能實現:1)自來水廠處理工藝提升,比如從加氯到使用臭氧活性炭來提升口感。水廠的升級相對容易;2)運輸管網、小區儲水及家庭管網的升級。部分地區水體發黃、渾濁問題主要是由于自來水在運輸過程中因管網中的金屬溶解、管網破損等問題造成的二次污染。自來水入戶流程較長,使得管網的全面升級較為困難。
美國自來水系統為什么能做成直飲水?1)水廠數量多,平均每水廠覆蓋管道距離僅為中國的 10%,減少運輸過程的二次污染。根據美國環保局 2020 年底的數據,美國共有約 148000 個飲用自來水廠(公有+私有),社區類 49600 個,商用學校類 17500 個,加油站營地類77800 個。合計管網長度為 2.2 百萬英里(354 萬公里)。而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中國僅有 4000 多家自來水廠,覆蓋 83 萬公里管道。可計算得美國每個自來水廠平均覆蓋 23.93 公里管道;而中國每個自來水廠平均覆蓋約 200 公里管道,為美國的近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