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加工行業在我國高速發展。深加工食品最早起源于美國。90 年代隨著肯德基、麥當勞等洋快餐進入我國,部分地區出現了凈菜加工配送工廠。2000 年左右,我國陸續出現了半成品菜生產企業。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快速推進,主流消費群體消費習慣轉變以及中央廚房模式快速發展,深加工行業在我國高速發展。2020年新冠疫情快速培育了大眾對深加工食品的消費習慣,也進一步提升了深加工食品的曝光度。
產品品類多元發展。從廣義看,深加工食品即在不改變原有食材物理特性的基礎上進行工業化、規模化和標準化加工的便捷食品。而狹義概念的深加工食品則是將一道菜所需的食材預先加工和包裝好,消費者購買后僅需簡單烹調或開袋即食的“預制食品”。根據食品加工程度和方便性不同,深加工食品可分為即食、即熱、即烹和即配食品。近年來,深加工食品品類逐步擴容,從傳統的速凍米面到魚丸、牛肉丸等火鍋食品,再到炸雞、小酥肉、中式菜肴等預制菜品,產品品類呈現多元化、復雜化發展趨勢。
銷售渠道全面覆蓋,餐飲企業是主流。深加工食品銷售渠道以餐飲和家庭消費為主,已經實現了 B 端和 C 端全面覆蓋。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深加工市場 B 端與 C 端規模比例約為 8:2,其中 B 端餐飲企業是主流。由于深加工企業的運作類似中央廚房模式,能夠很好解決門店后廚面積過大、人工成本過高的餐飲業痛點,餐飲企業對其需求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