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填埋法,焚燒法具有占地面積小、處理速度快、減量效果好、污染排放少等眾多有點。同樣的生活垃圾處理量,生活垃圾焚燒廠需要的用地面積只是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的 1/10;生活垃圾在填埋場中分解時間通常需要 7~30 年,而生活垃圾焚燒只需要 2 小時左右就能處理完畢;同等量的生活垃圾,通過填埋約可減量 30%,而通過焚燒約可減量90%;生活垃圾在填埋過程中的可能存在空氣和地下水污染問題,而如采用同樣嚴格的污染控制標準,生活垃圾焚燒產生的污染僅為生活垃圾衛生填埋的 1/50 左右。
緊缺,東部和中部地區選擇焚燒而非填埋的趨勢將愈發突出。從 2010 年國家發改委等六部明確提出“推廣城市生活垃圾發電技術”后政府推出一系列相關的政策規劃以推動焚燒發電行發展,比如說通過垃圾發電補貼電價,對垃圾發電企業實施稅收優惠,出臺行業規劃政策等措施,為垃圾發電行業的成長打開空間。
焚燒發電市場快速發展,其中東部地區發展速度表現尤為突出。2010 年以來,國內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呈現快速發展態勢,焚燒發電投運規模自 2010 年的 9.0 萬噸增至 2019年的 52.2 萬噸,2010-2019 年垃圾焚燒處理能力 CAGR 高達 21.6%,焚燒在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中占比已經自 2010 年的 19%增至 2019 年的 44%。分區域看,人口密度較高的東部省份在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增長方面格外突出。比如說,2015 年垃圾焚燒在經濟發達的廣東、浙江和江蘇三省垃圾處理中的占比分別為 34%/63%/58%,根據國家發改委制定的《“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預計其占比將大幅增長至 53%/7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