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中國茶行業深度報告-曙光漸顯(37頁)

中國飲茶歷史悠久,消費基礎深厚。我國飲茶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兩漢時期,當時茶作為四川的特產,通過進貢的渠道,首先傳到京都長安,并逐漸向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陜西、河南等北方地區傳播;另一方面,四川的飲茶風尚沿水路順長江而傳播到長江中下游地區,逐漸在全國范圍內傳開。從古至今,上至帝王將相、文人墨客、諸子百家,下至挑夫販夫、平民百姓、無不以茶為好。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由此可見茶已深入各個階層。

中國茶葉在全球茶葉總供給中占據半壁江山,且比例持續提升。站在全球貿易的角度,我國茶葉產量全球占比維持在 4 成以上并持續提升,根據國際茶委會的數據,全球茶葉產量從 2014 年的 520.9 萬噸持續提升至2019 年的 615 萬噸,5 年 CAGR 達到 3.4%,在同一時間段,我國茶葉產量由 209.2 萬噸持續提升至 279.3 萬噸,5 年 CAGR 達到 6.0%,我國茶葉在全球產量中的占比也因此從 2014 年的 40.16%持續提升至 2019 年的 45.42%。

單位效率亟待提升。盡管我國茶葉產量領先全球,但是從茶園單產角度來看,我國茶葉供給效率存在很大提升空間。根據國際茶委會數據,2018年我國茶葉畝產為 59.65kg/畝,顯著低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 80.57kg/畝(其中土耳其/印度/肯尼亞/斯里蘭卡分別達到 218/149/140/100 kg/畝),我們分析認為造成我國茶園單產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可以從生產端和經營端 2 端進行探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