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保險科技專題研究(29頁)

互聯網保險經營形式:根據銀保監會,互聯網保險是指保險機構依托互聯網訂立保險合同、提供保險服務的保險經營活動。按經營形式可分為1)傳統保險公司信息化、2)專業中介平臺網銷、3)第三方電商平臺、4)網絡兼業代理、5)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其中,原保監會在2012年2月正式公布第一批包括中民保險網等19家企業在內的獲得網上保險銷售資格的網站,互聯網保險公司中介網銷的大門就此打開。

互聯網保險市場觸底回升。2011年以來,互聯網保險行業呈現“增長(2011年-2015年)-衰退(2016年-2018年)-復蘇(2019年)”的發展趨勢,2011年-2015年保費規模快速增長,CAGR+189%,滲透率達到歷史最高點9.2%;2016年-2018年,短期快返型產品銷售受限,互聯網人身險保費下滑導致互聯網保險滲透率降至5.0%。隨著移動互聯技術的快速發展,客戶運用互聯網自主消費的意愿越來越強烈,保險公司也積極利用互聯網場景和數據資源,不斷進行產品創新。2018年之后,受益于百萬醫療等短期健康險的暢銷,互聯網保費再次快速增長。截至2020H1,互聯網保險規模保費1766億元(YoY+9%)、滲透率達到6.3%(YoY-0.1pct),其中人身險保費占比近八成。

監管限制沖量型產品銷售,短期健康險拉動二次增長。互聯網人身險市場在2011年-2016年快速增長,2017年-2018年經歷短暫衰退期、保費規模連續兩年增速為負。主要由于原保監會2016年76號文對中短存續期產品和2017年134號文對快速返還型產品的限制,萬能險和投連險銷售受阻、部分中小險企的躉交規模迅速收縮。2018年后,短期健康險拉動互聯網人身險恢復正增長;截至20H1,互聯網人身險保費規模1394億元(YoY+12.2%),滲透率達6.6%(YoY+0.3pct)。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