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白酒深度復盤-產業競爭要素篇(34頁)

食品飲料行業通常可根據行業發展的生命周期考察各階段核心競爭力的變遷,即產品、渠道、品牌三力作用的轉化。以白酒發展來看,產業核心競爭力經歷了從90 年代前起始期的產品力(技術、產能等供給端因素),到 90 年代末步入成長期的渠道力,再到 2013 年起高端白酒率先逐漸進入成熟業態后品牌力持續凸顯。

縱觀白酒發展史,龍頭幾經更迭:20 世紀 90 年代前,白酒處于賣方市場,產能為王,便有了建國初期老窖的輝煌、計劃經濟轉軌時期汾老大的絕對優勢。90 年代供給已逐步跟上需求,賣方市場過渡至買方市場,產能驅動因素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廣告營銷大行其道,孔府家、孔府宴、秦池等魯酒一時間名聲大噪,但內功修煉欠缺疊加外部行業調整致使其曇花一現。90 年代末買方市場正式確立,進入渠道競爭、終端制勝時代,期間五糧液憑借大商制低成本快速擴張登頂第一,徽酒屢次創新渠道模式大放異彩,洋河將深度分銷運用極致。告別白酒的黃金十年后,消費結構因三公禁令而發生重大變化,大眾消費崛起,品牌化、高端化成為趨勢,茅臺也正是在強品牌力驅動下穩坐行業龍頭地位。

彼時的老窖技術體系領先,向全國輸送釀酒技術人才,在國家支持下快速發展。1959 年老窖出版新中國第一本釀酒教科書《瀘州老窖大曲酒》,規定了全國濃香型白酒的生產工藝,成為濃香型白酒的典范和標準。1979 年起,受商業部、輕工部、農林漁業部和省商業廳委托,老窖先后開辦 27 期釀酒工藝和成品勾調訓練班,在周恒剛、沈怡芳等老一代專家帶隊下培訓 8000 多名釀酒技術人才,濃香技術輸出全國,被稱為中國白酒的黃埔軍校。同時,老窖深受彼時一代又一代領導們的厚愛,在諸多外事和社會活動場合中選用老窖宴請賓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