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餐飲-復蘇指日可待產業鏈機遇再起(26頁)

我國餐飲市場規模已達 4 萬億。改革開放以后至 2013 年以前,我國餐飲業一直保持兩位數以上的高增速。八項規定出臺后,高端餐飲雖受到影響,但民生服務屬性的大眾餐飲業回歸常態增速,穩定在 9-10%左右,且大眾餐飲超過 80%。根據《2020 中國餐飲業年度報告》數據顯示,2019 年全國餐飲收入達到 46721 億元,同比增長 9.4%。其中,全國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 9445 億元,同比增長 7.1%。

外賣平臺的興起改變了就餐的便利性,成為外出就餐的補充。外賣平臺的興起帶來了用餐便利,延伸了餐飲消費場景,突破了線下空間與服務人數的限制。根據《2020 外賣行業報告》數據顯示,2019 年外賣產業規模突破 6500 億元,相較于 2018 年增長 39.3%。外賣對整體餐飲行業的滲透率已達 14%,呈現持續提升趨勢。生活超市、生鮮果蔬、醫療健康等非餐品訂單占比的日益提升。

疫情影響下,餐飲和非餐飲渠道分化較為明顯。新冠疫情期間,終端餐飲門店客流量急劇下降,疊加疫情爆發初期外賣渠道受到限制,導致餐飲行業受較大影響。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餐飲收入數據來看,2020 年 1-2月餐飲收入同比大幅下降 43.10%,1-6 月累計同比下降 32.8%,遠高于同期社零總體 11.4%的降幅,餐飲業的斷崖式下滑也進一步導致調味品餐飲渠道受到較大的沖擊。而另一方面,居家隔離期間,家庭烹飪快速興起,下廚房 APP 的下載量從 1 月末到 2 月中旬暴漲近 6 倍,相應的百度指數出現明顯的熱度高峰,微博、抖音、小紅書等其他線上平臺上家庭烹飪相關話題的熱度也居高不下。根據美團發布的 2020 春節宅經濟大數據,春節期間醬油、醋、十三香等各類調味品總體增長了 8 倍多。疫情期間,調味品消費主力逐漸轉向家庭端,非餐飲渠道實現了較高增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