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湯門事件爆發,公司營收瞬時轉弱。2011 年前,味千拉面一直以其含鈣量高的湯底為營銷點,但 2011 年 7 月,味千被曝其湯底是用 “豬骨湯精”勾兌而成,骨湯門事件爆發,味千中國營收增速也從 2010 年的35%迅速降至 2011 年的 15%,受骨湯門事件的持續影響,2012 年公司營收增速轉負。
新品市場認可度低,老舊產品競爭力減弱。2011-2017 年全國餐飲消費總額的復合增速達到 11.5%,新生消費力群體為餐飲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紅利,與之相伴的是餐飲行業愈發激烈的競爭。味千店面設計老化、產品創新能力不足,因此自 2012 年起,味千就開始推出副品牌以留住消費者,其中,高端品牌有和歌山、燒肉孫三郎,中端品牌有喜多藏、面屋武藏等,但消費者的認知度及認可度都很低,目前,和歌山僅在香港有 1 家門店,喜多藏僅在深圳有 2 家門店,燒肉孫三郎在上海的 2 家門店均歇業,僅剩香港 1 家門店,在 10 多個副品牌中,面屋武藏門店數最多,有 12 家,但仍未阻擋公司整體營收下滑,2012 年公司營收下降 1%至 24.75 億元,2013-2014 年各類促銷活動帶來營收單位數增長,但缺乏持續增長的支撐點,2015-2017 年公司營收持續下滑,2017 年營收降至 23.32 億元。
同店銷售降低,業績主力內地餐廳負增長。公司營收由內地餐廳、香港餐廳、拉面相關產品三部分構成,其中內地餐廳營收占比最大,保持在85%左右,公司盈利情況也主要由內地餐廳業績決定。2012 年受經濟低迷及釣魚島事件影響,內地餐廳同店銷售下滑 12.6%,內地餐廳整體營收下滑 1.07%。2013 及 2014 年得益于各類促銷活動,內地餐廳同店銷售分別上升 7.6%,2.3%,公司營收相應增長。2015 及 2016 年公司內地餐廳同店銷售分別下降 7.5%,8.1%,營收分別下降 6.61%,9.88%,雖然 2015 及 2016 年香港餐廳營收維持低單位數增長、2016 年拉面及相關產品以 39.76%高速增長,但其在總營收中占比較小,未能阻擋公司總體營收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