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食品安全問題獲全面解決,全產業鏈布局成龍頭標配,行業進入門檻提升。2013 年《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2013 版)》出臺嚴把奶粉原輔料關,內資龍頭紛紛布局全產業鏈、嚴把奶源和品控關口,伊利、蒙牛、澳優等公司通過同業并購控制上游奶企保障奶源安全。監管、企業雙發力,目前中國嬰幼兒奶粉標準大部分與 CAC(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標準一致或接近,并遠高于美國標準。截至 2018 年底,我國嬰幼兒配方乳粉抽檢合格率達到 99.5%以上,三聚氰胺等重點監控違禁添加物抽檢合格率連續 10 年保持 100%;2019H2 嬰幼兒配方食品抽檢合格率達 99.8%,現有行業龍頭憑借高品質、全產業鏈布局構筑堅實護城河,未來或將保持行業地位穩固。
政策支持提供良好發展環境,內資品牌整體崛起,利于寡頭格局形成。2016 年以來奶粉注冊制推出、跨境電商及海淘監管趨嚴、《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提升方案》等均在政策端持續利好內資品牌;截至 2019 年 12 月 5 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的 53 批名單中共有 164 個工廠、431 個系列、1,281 個配方通過配方注冊,其中內資數量超 85%;據歐睿數據,2016-2019 年我國嬰配粉行業 CR3 由 27.7%提升至 36.3%,內資品牌 CR3 由 13.3%提升至 27.7%,政策利好下,消費者對內資品牌信任逐漸修復、認可度持續提升,內資品牌整體崛起,有望形成馬太效應,中長期看利好龍頭地位持續增強。
新起龍頭吸取前車之鑒,力破渠道管理難題成長穩健。嬰配粉企業渠道管理難點為渠道庫存管理、價盤管理、終端引流管理;內資品牌龍頭重點攻克渠道難點,以飛鶴為例,公司一方面采用單層經銷模式加強對渠道的把控力度,另一方面加大對終端門店營銷投入、提升對終端門店響應效率,18、19 年線下活動開支均超過 8 億元,雙管齊下,實現嚴控庫存、穩定價盤、終端高效引流。從庫存管理結果看,飛鶴近年來存貨周轉天數持續下降至 60 天以內,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根據渠道調研,飛鶴終端產品生產日期多在 3-4 個月,優于外資品牌 6 個月以上;從價盤控制情況看,星飛帆在商超、母嬰、電商渠道價格分別為 387、386、384 元/罐,且線上價格大于等于線下價格,渠道盈利水平穩定、互不沖突;從終端引流效果看,飛鶴 2019 年舉辦超過 50 萬場面對面消費者教育活動,依托線下活動教育渠道用戶超5,000 萬人次,加速占領消費者心智,并對終端零售門店業績提供強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