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是智能化的最好載體,終將替代燃油車。智能車是下一個移動智能終端,是真正顛覆傳統車的新物種,消費者的強需求。電動車相比燃油車,并非只是能源供給的改變,而是以電子電氣架構為核心的整車結構的簡化和革命。汽車智能化要求對整車的實時精準可控,這在傳統燃油車上是難以實現的,而電動車是機電一體化的綜合體,可通過電流、電壓的改變對整車精準操控,是智能化最好的載體。因此,未來的智能車必然是純電驅動的,電動車終將替代燃油車。
替代并非一蹴而就,經濟性、便利性、安全性、科技性是新能源車普及的四大關鍵要素。燃油車經歷百年發展,已經非常成熟,消費者主動選擇電動車,一定源于電車相比油車更有優勢。而電動車仍處于探索、發展階段,其優勢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也不一定是全方位的,在此之間,還需要外部的推力。購車是基于多方面考量做出的綜合決策,促使消費者舍油車選電車所要求的比較優勢也來自多方面。我們總結歸納了新能源車普及互斥、互補的四大關鍵要素:經濟性、便利性、安全性和科技性。
以經濟性為基礎搭建模型,以動態投資回收期測算普及速度。我們圍繞四大關鍵要素,對新能源車和燃油車進行全方位對比。其中經濟性是模型搭建的中心,包括初始成本和使用成本兩部分,初始成本測算時主要通過拆分核心零部件的價格及占比的方式;使用成本上根據用途、能耗和行駛里程等參數計算能源費、保險費和保養費。在科技性、便利性和安全性上,我們考慮消費者就此三性在經濟上愿意承受或要求的“溢價”或“折價”,并以調整系數形式對初始成本進行相應調整。最終,在 6 年/8 年使用年限假設下,我們對全生命周期成本進行折現,并計算出以新能源車相較于燃油車的動態投資回收期。我們依據給定年限假設下新能源車能否實現全生命周期平價,以及回收期的長短變化來分析新能源車的普及路線。另外,由于不同車型的特點不同,不同客群在權衡汽車“四性”時的側重也說不同,因此我們在之后的模型使用過程中進行了更細致的分車型、分客群測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