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制造業(工業):醫藥制造業(工業)上市公司營收和利潤(歸母凈利潤和扣非凈利潤)增速雙降。扣除醫療服務和醫藥商業等非工業子行業,2015-2018 年上市醫藥制造業部分營收逐漸加速,2015 年醫藥制造業上市公司營收總額增速 9.8%,創新低后,2018 年回升到 22.3%的營收增速,基本接近 2013 年水平,與工信部公布的醫藥工業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數據對比:趨勢一致,回升更快;2019 年增速回落到 11.7%。
營收端保持較快穩定增長是醫藥內生增長,疊加兩票制全面落地執行的合力結果。醫藥內生增長來自于人口基數不斷增大、老齡化、加大醫藥衛生投入等因素;同時疊加到 2018 年底兩票制全國全面落地執行,藥械出廠價低轉高開,制造企業營收被動增長影響,2019 年這一影響開始減弱。在實行兩票制前,藥械企業通常出廠價低開,通過過票、層層轉分銷等方法實現渠道費用提現,并降低賦稅成本,兩票制后藥械出廠價低轉高開,渠道費用表外轉表內,直接促使營收增長。
利潤端負增長并繼續下滑主要是費用增加(尤其是研發費用)、公允價值和資產減值等因素影響。近年來,鼓勵藥械創新,醫藥工業企業研發投入每年保持 20%以上增速增長,2019 年醫藥工業上市公司研發投入上升到 474 億元左右,同比增長 17.6%,增速比營收高 7pct,預計今年大概率突破 500 億元。另外前幾年并購大年帶來的高商譽和公允價值,這兩年出現頻繁減值現象,也吞噬當期利潤,拉低利潤端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