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市場 Biotech 融資 18 年再創新高。Biotech 起步于創新藥,往往還沒有產品上市銷售,只能依靠融資投研發。由于在研管線數量不多,這類企業往往專注于研發的某些核心環節,其他環節只能依賴 CRO,研發外包率很高。隨著 08 年外企裁員、15 年集中審評,國內的 Biotech 公司如雨后春筍般涌現。18 年內資 Biotech 通過一級市場融資額為 826 億元,同比大幅增長 79%,并且 19Q1 同比繼續增長 19%。18 年內資 Biotech 在國內開展的 1-3 期臨床試驗約 284 例,占內資藥企比例為 38%,逐年提升。
科創板設立+港交所放開限制,拓寬 Biotech 融資渠道。截至 19 年 5 月底,港股共有 8 家 Biotech 上市,合計募資 210 億元。另外,共有 24 家醫藥企業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Biotech 公司融資后,將大力加大研發投入。例如,百濟神州在 18 年完成 62 億元融資后,當年的研發投入高達 47 億元。
我國規模以上醫藥制造企業研發投入 17 年增長 28%。自 15 年開始的新一輪醫改,幾乎重構了醫藥全流程的監管體系,所有環節的政策均體現鼓勵研發、臨床價值導向的原則,奠定了內資藥企研發外包需求高增長的基礎。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規模以上醫藥制造企業收入和研發強度數據,我們測算出 2017 年規模以上醫藥制造企業研發投入增速高達 28%。上市醫藥制造企業 18 年研發投入增長 32%,研發投入強度為 4.93%,逐年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