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議會和理事會 2019 年 4 月出臺最嚴苛碳排放法規,排放要求遠高于中國。歐洲最早于 2009 年制定了新型乘用車的排放性能標準,對于平均 CO2排放強制性目標為 2015年預計降低到 130g/km,而在 2019 年 4 月制定了新標準同時廢除此前兩個法規,新標準規定新型乘用車平均 CO2 排放在 2021、2025、2030 年分別的目標值為 95g/km、81g/km、59g/km,對應下降幅度依次是 15%、27%,如果我們按照汽油燃燒對應 CO2排放換算,對應汽車油耗要求分別為 4.0、3.4、2.5 L/100km,此目標值遠遠高于中美等其他國家同時間要求,如中國在 2020、2025 年油耗目標分別為 5.0、4.0 L/100km,2025、2030 年相比同時期歐洲排放目標要求排放要求差距分別 15%、22%,即同時間(2020/2025 年)歐洲要求的碳排放比中國要求的低 15%、22%以上,故歐洲碳排放法規為全球最嚴苛。
若不能按照目標值降低油耗,2021 年后歐洲車企將面臨巨額罰款。從現有數據來看,2018 年歐洲平均乘用車碳排放為 120.4g/km,距離 2021 年目標需要下降 21%,由于傳統車的發動機+變速箱節油方案目前已經基本做到極致,降油耗空間不大,車企迫切尋求別的解決方案。而從未達標處罰標準來說,2019 年開始對于碳排放未達標車企采取超重數值 X*95 歐元的方式進行罰款,假設一臺排放為 120g/km 的車型,對應 2021年新排放標準對應的罰款約為 2400 歐元,若全部按照歐洲車企 2018 年排放標準執行2021 年排放目標,對應約 1500 萬乘用車總銷量罰款總額將達到 360 億歐元(為 2021年一個年度的罰款),對應人民幣超過 2700 億元。
大眾公布新一輪五年規劃,全面擁抱電動化。在新一輪五年計劃中,大眾預計在 2019、2020、2025 年純電車銷量占比分別達到 1%、4%、20%,預計 2025 年電動車年產量300 萬輛,發布 50 款純電車,其中 EV 產量將占總產量的 20%~25%,至 2030 年占比將至少達到 40%,至 2028年將售出2200萬輛電動車,2050 年前實現全球碳排放中和。從新車型來看,2019 年發布了 7 款 EV 車型,包括保時捷 Taycan, 奧迪 e-tron, e-Bora等;2020 年將發布 9 款 EV,包括 ID.3, ID. Crozz, e-Citigo, Taycan Sport Turismo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