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成就,上海已達到發達經濟體水平。改革開放以來,上海發展日新月異,目前已經成為了一流的超大型城市。1980~1989 年,上海 GDP從 312 億增長至 697 億,以不變價計算,年均復合增速為 7.8%。這一增長水平已經非常出色,1990 年浦東開發開放以后,增長速度進一步提升。1990~2018 年,GDP 從 782 億躍升至 3.3 萬億,以不變價計算,年均復合增速為 10.6%。
經濟躍遷的同時,城市功能也實現全面提升,加速向金融中心、貿易中心、科創中心進軍。在 2018年 GFCI 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中,上海穩居第五名,金融市場交易額達到 1646 億元,同比增長15.2%。口岸貨物進出口貿易總額雄踞全球城市第一,2018 年達到 8.5 萬億元,占全國的 27.9%、全球的 3.4%。集裝箱吞吐量 4201 萬國際標準箱,連續九年位居全球第一,貨郵和航空旅客吞吐量則分別位居世界第三、第四。2018 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為 1308 億,占 GDP 的比重為 4%,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 47.5 件,技術合同成交額超過 1300 億元。科技創新投入力度和活躍度持續提升,向著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大踏步前進。
上海輝煌成就取得的最主要經驗就是始終不渝的堅持改革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謀發展。上海自改革開放以后,一直是“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打創新牌”,改革開放已經成為上海最鮮明的特質。上海發展能取得輝煌成就,主要就是發揮開放優勢,釋放改革動力。回顧改革開放以來 40 年的發展之路,我們大致可以將上海的發展分為 3 個階段:1978~1989 年,扮演了改革開放的“后衛”角色,開放力度不夠大,改革步子比較緩。1990~2002 年,以浦東開發開放為標志,從改革開放的“后衛”轉成“前鋒”,承擔起改革開放排頭兵的責任。2002~2018 年,以加入世貿組織為標志,進入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