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漿:金屬化環節提效降本空間廣,可確保未來 3 年內 PERC 電池主流地位穩固。金屬化是電池片提效降本的關鍵環節,未來優化方向主要是通過改變柵線設計及印刷方式來實現漿料單耗及成本下降、電池效率提升,目前各類印刷工藝、網版設計、漿料創新均是為匹配柵線優化設計思路(細柵、密柵、增加高寬比)。現有技術可支撐 PERC 電池量產效率提升1.5~2pct 至 23.5%,疊加漿料單耗下降、硅片成本下降,測算雙面 PERC電池降本空間 24%(對應含稅價 0.76 元/W),LCOE 下降空間 15~20%(目標 0.26~0.35 元/kWh),N 型組件需降本約 40%才可能在 LCOE 角度與之匹敵,預計追趕時間 3 年以上。轉化效率提升及銀漿單耗下降導致銀漿需求增速低甚至負增長,國產企業若想在激烈競爭中擴大份額則需在技術快速迭代中抓住機遇并具備較強資金實力。
膠膜:PERC 雙面雙玻滲透率提升帶動 POE 膠膜需求復合增速 70~100%,粒子國產化是降本最大希望。相比傳統 EVA 膠膜,POE 膠膜更能夠幫助雙玻組件對抗 PID 衰減,故 PERC 雙面雙玻滲透率的提升將帶動 POE 膠膜/共擠型膠膜需求結構性高增長,測算未來三年 CAGR 70~100%。單玻領域趨勢為下層用白色 EVA 膠膜。光伏膠膜已完全國產化且充分競爭,但成本占比 90%的原材料粒子國產化程度低(EVA 國產 17%,POE 完全進口)。因此,擁有 POE 產能且成本較低的企業以及能供應合格粒子的國產企業或可擴大份額。減少入射光損失、降低功率衰減、粒子國產化降本是膠膜環節提效降本主要手段。
金剛線:技術進步帶來硅片降本空間 20~30%,供需失衡下成本及優質細線供應能力將成為核心競爭力。金剛線在硅片成本中直接占比小但對硅耗影響大。未來通過金剛線及切割技術進步,硅片有 0.4 元/片降本空間:細線化(50 線,降本貢獻 0.06 元/片)、薄片化(160 微米,0.08 元/片)、硅料需求減少帶來的價格下跌(0.12 元/片)、省線化和快切化以及人工設備改進等(0.14 元/片)。行業紅利期已過,測算未來三年光伏金剛線需求及市場規模將萎縮至 2500~3000 萬公里、20~30 億元,而規劃產能三倍于供給。我們判斷,金剛線企業未來會像其他環節的光伏企業一樣比拼成本,擁有成本優勢和優質細線供應能力的企業或可通過擴大市場份額的方式實現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