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光伏多晶硅專題-硅料需求景氣回升(31頁)

多晶硅:光伏基礎原材料,持續推進降成本。多晶硅是光伏行業的基礎原材料。光伏產業鏈分為上游多晶硅,中游硅片、電池片、組件,以及下游光伏發電系統三大環節。其中,多晶硅作為光伏產品制造的基礎原材料,有產能投資金額大、技術工藝復雜、投產周期長等特點,具備較高的進入壁壘,行業附加值較高。

改良西門子法技術成熟,為多晶硅主流生產工藝。目前多晶硅生產技術主要有改良西門子法和硅烷流化床法,其中改良西門子法生產工藝相對成熟,國內市占率達 96%以上,市場主流地位難以撼動。改良西門子法的原理是在 1100℃左右的高純硅芯上用高純氫還原高純三氯氫硅,生成多晶硅沉積在硅芯上,產品形態為棒狀硅。改良西門子法解決了原來西門子法四氯化硅等污染物的排放問題,實現了四氯化硅的閉路循環,同時節約原料成本,現已經發展到第三代技術。

技術革新成為多晶硅早期降成本重要途徑。我國光伏行業持續快速發展,上游硅料龍頭企業充分發揮后發投資優勢積極推動先進產能投放,受益于規模效應和技術工藝水平的持續提升,進一步推動成本下降,拓寬光伏行業市場空間,形成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在過去的 8 年間,依靠冷氫化等新技術的導入,多晶硅生產綜合能耗降低 70%以上,帶動多晶硅價格從 300 萬元/噸以上降至 10 萬元/噸以內,降幅達 97%,在組件中成本占比由 56%降至 12%,大幅加快光伏平價上網的來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