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垃圾分類之餐廚垃圾終端處理(26頁)

后端分類收運處置,將正式開啟垃圾分類市場。垃圾分類這一概念早在 2010 年發改委發布《關于組織開展城市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處理試點工作的通知》時就已經被提出,我國大部分城市垃圾桶均已實現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兩類分別收集,但經歷幾年的發展,垃圾分類在我國卻并未得到很好的貫徹和落實,其癥結在于后端的混運和統一處理。居民看到分類后的垃圾被裝到同一個垃圾車回收并集中處理,逐漸失去了分類的動力,混合運輸和處理成為制約我國垃圾分類政策推進的主要因素。6 月 6 日,住建部、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提出自 2019 年起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到 2020 年,46 個重點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到 2025 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垃圾分類從重視變成了法律約束,11 天之內三次亮相頂層設計。分別為習近平主席對于垃圾分類做出重要指示;緊接著國務院通過了固廢防治法案,主要內容是讓地方各級政府做好垃圾分類,配套相應設備,同時建設處理體系,從而資源化和無害化;緊接著住建部發布了垃圾分類時間表,其中兩個重要時間節點,一個是 2019 年全面啟動垃圾分類工作,一個是 2020 年 46 個城市建成分類和處理系統。

發改委先后公示五批、共 100 個城市推行餐廚垃圾資源化試點。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住建部等部門曾分別在 2011 年 7 月、2012 年 10 月、2013 年 7月、2014 年 7 月、2015 年 5 月,先后公示了 5 批、累計 100 個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區),覆蓋了 32 個省級行政區。在五批試點城市項目中,國家發改委補貼了約 20 多億,通過餐廚垃圾處理試點城市計劃,促成了餐廚垃圾產業布局,也撬動了大約 80 億社會資本進入,達到了發改委啟動餐廚垃圾處理試點的目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