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十二五”期間的各項掣肘,垃圾焚燒產能擴張提速。進入“十三五”期間,擴張速度在 2017 年出現顯著提升,主要由于傳統填埋處置方式開始式微、困擾行業發展的“低價競爭、‘鄰避運動’與項目規模效益下降”的三座大山,隨著技術進步、政府事務公眾溝通完善與人口的密度提升、生活方式變遷等多方面變化,阻礙效應逐步弱化,產能擴張開始提速。
全球各國垃圾焚燒產業:國情有別,但殊途同歸。采用焚燒方式實現生活垃圾的徹底減量是目前世界各國的主流思路,盡管國情有別,但垃圾焚燒產業的發展路徑基本相似。
受統計口徑影響,我國垃圾焚燒市場潛力被低估:反觀我國 2017 年生活垃圾處置中,焚燒工藝占比 39%,這一比例已經處于較高水平。但我們認為,由于數據統計口徑的原因,我國的垃圾焚燒市場潛力被低估。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已經普遍建立了成熟的生活垃圾分類機制,但反觀我國,由于分類回收機制尚不完善,生活垃圾在清運之前,已經通過家庭、城市拾荒者、環衛工人等,層層過濾,將有價組分回收變賣。我國統計的焚燒占比的分母是不可回收利用垃圾總量,而其他國家是垃圾總量,因此,我國實際的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率低于計算值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