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生活垃圾處置產業報告-垃圾發電(15頁)

垃圾處理產業鏈梳理。按垃圾的來源分類,我們每天產生的垃圾包括居民垃圾和工業垃圾,居民垃圾包括生活垃圾、餐廚垃圾、建筑垃圾等,工業垃圾包括一般工業固廢和工業危廢。對上述垃圾都需要進行收集、轉運、處理乃至最終處置。其中,具有綜合利用價值的垃圾經過拆解、預處理后,深加工成再生資源利用產品;而一般垃圾最終處置方法主要是填埋及焚燒。

產業發展的歷程和未來發展趨勢。根據《城市環境衛生質量標準》,環衛行業所涵蓋的作業包括生活垃圾清掃、收集、運輸和建設垃圾中轉站、公共場所環境衛生、道路清掃保潔、公廁運營等。政府作為環衛服務的購買者,主要有兩種付費方式,政府購買服務和 PPP 項目。由于環衛服務項目成本構成中 60%以上是環衛工人工資,因此環衛服務項目的政府回款較快,且非常穩定,根據合同約定,政府回按月或者按季度給第三方環衛服務企業支付相關費用。且在長期項目逐步成為主流的趨勢下,未來行業的收入會呈現長期穩定的特點。我國環衛服務產業發展總體上可分為三個階段。政府主導階段(1949-2003);市場化試點階段(2003-2013);2013 年后,環衛市場進入市場化發展階段。

競爭格局與未來演變。當前,全國環衛服務行業活躍企業超過 5000 家,平均每個省份活躍企業數量為 178家,中小企業為絕大多數。激烈的競爭使得環衛服務行業的市場集中度非常分散,前十大企業的市占率之和不超過 20%。但近幾年招標的市場化訂單期限較短,2018 年平均期限為 4.6 年,由于各公司的運營管理以及工作效果存在差異,預計未來隨著合同到期以及行業內項目的并購推進,行業市場集中度將處于提升趨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