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有減速跡象但總體平穩。2018 年中國經濟走過重重內外挑戰,雖出現減速跡象,但總體上表現較為平穩。消費大體穩定,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增長 9.0%, 但股市和樓市的調整使消費出現了升級和降級的分化,汽車銷量也由于基數較高和購置稅優惠政策的退出而出現了自然的調整(汽車類零售額累計下降 2.4%)。投資方面,受去杠桿抑制基建投資的影響,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累計增長 5.9%,是自2000年以來的最低值。外貿上,鑒于外需良好和對美“搶出口”的因素,出口累計增長9.9%,其中對美出口累計增長 11.3%;而在中國政府擴大進口戰略及人民幣對大多數貨幣的匯率堅挺(如歐元、英鎊、加元、澳元)的影響下,進口累計增長15.8%。
央行連續降準“穩杠桿”。根據公告日期,2018年央行五次降低了存款準備金率,一共3.5個百分點,保證了偏寬松的流動性,銀行體系資金充裕,資金成本降低,市場利率普遍下行, 2019年2月末,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比去上年下降了70多個基點。利率下行引導企業融資成本也相應降低,2018年下半年,監管通過“三箭齊發”,在貸款投放、民企債券發行、民企股權融資工具方面加強了對小微和民營企業融資支持。2018 年中國經濟走過重重內外挑戰,雖出現減速跡象,但總體上表現較為平穩。消費大體穩定,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增長 9.0%, 但股市和樓市的調整使消費出現了升級和降級的分化,汽車銷量也由于基數較高和購置稅優惠政策的退出而出現了自然的調整(汽車類零售額累計下降 2.4%)。投資方面,受去杠桿抑制基建投資的影響,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累計增長 5.9%,是自2000年以來的最低值。外貿上,鑒于外需良好和對美“搶出口”的因素,出口累計增長9.9%,其中對美出口累計增長 11.3%;而在中國政府擴大進口戰略及人民幣對大多數貨幣的匯率堅挺(如歐元、英鎊、加元、澳元)的影響下,進口累計增長15.8%。
銀行理財業務轉型。2018年被稱為資管元年,4月資管新規、10月理財業務管理辦法以及《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三大理財監管文件陸續發布,改變了銀行理財業務的生態。首先,資管新規打破了剛兌,只有非保本理財產品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資管產品;其次,銀行理財資金的投資路徑打通,理財資金可直接投資上市公司股票(不超過全部流通股的15%)、對接私募并且無銷售金額門檻,投資更加便捷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