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智能駕駛進展加速,擁抱萬億級市場(43頁)

汽車智能化不同于新能源化,本質上是人們對汽車的更高品質的追求。汽車發展的歷史本質上就是對汽車動力性、舒適性、安全性追求的歷史,智能化明確地帶來舒適性和安全性的提升,因而需求是自發產生的。汽車行業自發需求的力量是巨大的,尤其是當前汽車動力性和空間差距已經逐步減少的背景下,購買者考察談論更多的是科技配置即智能化水平。可以預見未來 ADAS 會成為人們口中津津樂道的“自動變速器”、“缸內直噴”而成為標配。

智能加速,感知先行。視覺傳感器可靠性低,多傳感器融合仍是最佳方案。傳感器是智能駕駛認知、決策和執行環節的基礎,我們認為至2020年車載傳感器市場空間可達200億/年。從可靠性出發,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及攝像頭的組合使用是最佳解決方案。毫米波雷達量產在即,24Ghz 頻段已較成熟,77Ghz 逐漸開始落地。激光雷達性價比仍需進一步提升,降維、固態、規模化是當下激光雷達成本降低的主要途徑,但就目前而言,低成本激光雷達解決方案目前不僅僅集中于硅谷,國內廠商通過研發迭代已經切入其中。智能駕駛傳感器同一般車載傳感器相比其對性能、精度都有更高要求,因而價格也更為昂貴,在一百元至幾十萬元不等。主要包括攝像頭、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通常位于車輛的前后保險杠、側視鏡、駕駛倉內部或者擋風玻璃上。

攝像頭: 國內占據優勢,增長來自量價提升。攝像頭傳感器通過視覺算法,攝像頭可對車道、路邊、障礙物、行人進行有效識別,不足在于識別范圍受限、穩定性差。但單一視覺方案易受到光照、極端天氣影響,且測距精度有限,因而當下主要采用“攝像頭+多傳感器共同探測”的解決方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