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房地產專題-當前房地產調控如何演繹(26頁)

2016-2017 年,我國經濟逐步企穩。GDP 同比增長由 6.7%上升到 6.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由 7.9%小幅下降至 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由 10.4%小幅下降至 10.2%,進出口同比由-6.77%大幅回升至 11.44%。房地產市場在前期寬松政策驅動下快速擴張。2016 年,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長 22.46%,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增長 8.08%。房地產庫存下降,商品房狹義庫存同比減少 11.03%,廣義庫存同比減少 7.85%。房地產價格大幅上漲,70 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同比增長 10.8%,商品房價格大幅上漲的同時,一二三線城市房價出現分化,一二線城市房價大幅攀升,三線城市房價上漲幅度相對較緩。2016 年,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同比增長 27.1%,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同比增長 13.9%,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同比增長 6.2%。與此同時,三四線及以下城市房地產庫存依然很嚴重。房地產調控在整體緊縮的同時,強調分類調控、因城施策。

中央層面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2016 年 7 月政治局會議提出抑制資產價格泡沫。12 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既抑制房地產泡沫,又防止出現大起大落,限制信貸流向投資投機性購房。2017 年 7 月政治局會議,提出穩定房地產市場,堅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加快建立房地產長效機制。10 月,十九大報告強調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12 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發展住房租賃市場,保持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權,實行差別化調控。2018 年 7 月 31 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解決好房地產市場問題,堅持因城施策,促進供求平衡,合理引導預期,整治市場秩序,堅決遏制房價上漲。5 月 19 日,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進一步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調控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穩房價、控租金,降杠桿、防風險,調結構、穩預期,支持剛性居住需求,堅決遏制投機炒房。8月 7 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遼寧沈陽召開部分城市房地產工作座談會,要求地方政府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主體責任落到實處,對工作不力、市場波動大、未能實現調控目標的地方堅決問責。

房地產企業融資也逐步收緊。2016 年 10 月,上交所、深交所發布《關于試行房地產、產能過剩行業公司債券分類監管的函》,明確房地產企業公司債募集資金不得用于購置土地。11 月,發改委發布《關于企業債券審核落實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意見》,限制房地產開發企業發行企業債券用于商業性房地產項目。2017 年 4 月,銀監會發布《關于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嚴厲打擊“首付貸”等行為,嚴禁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12 月,銀監會發布《關于規范銀信類業務的通知》,明確信托資金不得違規投向房地產。2018 年 1 月,銀監會《關于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通知》,進一步提到違反房地產政策是整治工作的要點之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