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公司全球經典商超研究-Costco(18頁)

開創倉儲會員先河,業績指標行業領先。Costco(好市多)開倉儲會員店之先河,由 Price Club 和原 Costco 強強整合而來。PriceClub 創立于 1976 年,為全球第一家會員制倉儲批發賣場,僅供會員購買,商品價格低廉、門店裝修簡單,最初以服務小型企業為主,后開放個人采買。1980 年公司上市,1992 年開始進軍海外市場,1993 年,Price Club 門店達 94 家,營收 60 億美元。原 Costco 第一家店開設于 1983 年,商業模式效仿 Price Club,于 1985 年上市,至 1992 年門店數達到 100 家。1993年,Price Club 和原 Costco 合并為現今的好市多。公司的經營理念是在廣泛的商品類別中,以較低的價格為會員提供經過嚴選的有限的國家和私人品牌產品,以達到較高的銷售量和存貨周轉率。

Costco 的盈利主要來自會員費(占會員費比例約為 85%~95%),會員制對 Costco 的經營至關重要。第一,會員制為 Costco 提供了客戶群體的信息,降低了 Costco 經營風險。會員的主要群體—企業主和經理、持牌專業人士以及為政府、公用事業、醫院或銀行工作的人往往比其他許多人收入更穩定。因此,Costco 接受支票的風險更小。第二,會員制下,Costco 的客戶群體需求和偏好較為一致,Costco 更容易針對他們的需求和偏好提供更加有效率的服務。最后,繳費的會員會將 Costco 當成他們的俱樂部,會員制使客戶保持較高的忠誠度和復購率。

低 SKU,低毛利率,高周轉率 —低價構建護城河,高周轉驅動盈利。公司運營會員制的倉儲店,給會員提供低價的品類廣泛的、有限選擇的國際品牌和自制產品。Costco 平均擁有 3800 個活躍 SKU(Walmart 過萬),每個品類的商品只提供 2-3 個 SKU。超低 SKU 策略妙在既可以增加消費者剩余,又可以減少交易成本。每種商品只提供 2-3 種“爆款”,降低消費者賣場內逗留猶豫的時間,減少消費者的時間成本,而且促使消費者的購買變得非常集中。這樣 Costco 單 SKU 的進貨量就將大大提高,從而獲得巨大的議價能力。與正常零售公司努力提高毛利率不同,Costco 把低毛利率,最大化“consumer surplus”(消費者剩余)作為公司的戰略方針。Costco 的毛利率極低——平均不到 10%,如果高于 14%就要經過 CEO批準。除了以低價格吸引消費者外,公司還通過大批量采購,高效分發以及降低貨物在自助倉庫的不必要搬運等措施,帶動高銷量和高庫存周轉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