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儲式會員店源于非營利組織 Fedco,后由于現代化和精細化運營失敗而破產。雖然 Costco 在世界零售業態中以倉儲式會員店模式而聞名,但最初倉儲式會員制度可追溯到 1948 年的美國。當時國家郵政局 800 名員工為在洛杉磯(西海岸)成立非營利性組織機構 Fedco,通過 5 美元/人的終身會員費用維持組織基本經營開支,通過持續性、大批量采購而獲得優質貨源和較低的采購價,并幾乎以成本價格出售。雖然內部組織的性質導致 Fedco 未曾投放廣告,但優質低價的商品使得其名聲廣為流傳,快速引起其他社會人士的關注,隨后幾年內 Fedco 陸續向政府公務員、學生群體以及之后向全社會群體開放,最高峰時期 Fedco 擁有 10 家百貨公司和 3 家電器專賣店,同時為 400 萬會員團體提供服務。
Fedmart 前期開創多項零售舉措,被收購后未能堅持經營邏輯而倒閉。1954 年來自圣地亞哥的職業律師 Sol Price 根據 Fedco 的模式創立 Fedmart 會員店,同時期,日后 Costco 的創始人 Jim Sinegal 進入 Fedmart 開始實習,并受到了 Price 的注意,日后兩人成為亦師亦友的關系。Price 率先推出了幾項創新舉措:FedMart 成為第一家以批發價出售汽油的零售商;首次設置了店內藥房、光學部門。除了開發多個行業第一,Price 還引導公司進入食品零售業,并成為支撐 Fedmart 發展的產品線。1975 年來自德國的 Hugo Mann 收購 Fedmart 三分之二的股權、私有化公司并解聘創始人 Price。雖然私有化后 Mann 為公司注入資金并快速擴張,但 Fedmart于 20 世紀 80 年代初開始虧損,到 1985 年倒閉。分析 Fedmart 倒閉的原因可知,Mann 不理解會員制門店的經營邏輯,于并購后不到一年時間內開始提升商品價格以獲得更多利潤,公司經營沒有跟上門店快速擴張的腳步導致聚客能力的大幅減弱。我們認為,由于會員制商店的獨特性質,傳統零售公司創造利潤的銷貨差價僅可以覆蓋商品成本和經營費用,而真正的利潤源于會員費。所以會員店的經營邏輯是通過商品銷售實現聚客并獲得會員增量及續費。
并購威脅及發展需求促使 Costco 和 Price Club 合并。同時,來自于 Sam’s Club的收購威脅持續不斷,無論是 Price Club 還是 Costco 均不愿接受被沃爾瑪收購的結果,兩家公司于 1992 年開始合并談判,但由于控制權的問題無果而終。到 1993年二季度,Price Club 收入大幅下滑 40%,議價能力減弱導致談判向 Costco 傾斜。1993 年中兩家公司簽訂合并協議,成立 PriceCostco 公司。Costco 董事長 Sinegal擔任 CEO 職位,Price Club 董事長 Robert Price 被任命為董事會主席,兩家公司分別持有新公司 52%、48%的股權。在業務分配上,Costco 重視主業零售業務,取得了原先 Price Club 國內的資產,Price 家族取得國際業務資產。